【实验室安全】实验室有机溶剂的使用
易燃有机溶剂
许多有机溶剂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火灾甚至爆炸。溶剂和空气的混合物一旦燃烧便迅速蔓延,火力之大可以在瞬间点燃易燃物体,在氧气充足(如氧气钢瓶漏气引起)的地方着火,火力更猛,可使一些不易燃物质燃烧。当易燃有机溶剂蒸气与空气混合并达到一定的浓度范围时,甚至会发生爆炸。
使用易燃有机溶剂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 将易燃液体的容器置于较低的试剂架上。
2. 保持容器密闭,需要倾倒液体时,方可打开密闭容器的盖子。
3. 应在没有火源并且通风良好(如通风橱)地方使用易燃有机溶剂,但注意用量不要过大。
4. 储存易燃溶剂时,应该尽可能减少存储量,以免引起危险。
5. 加热易燃液体时,最好使用油浴或水浴,不得用明火加热。
6. 使用易燃有机溶剂时应特别注意使用温度和实验条件。
7.化学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物燃烧会引起爆炸(如3.25克丙酮气体燃烧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g炸药),因此燃烧实验需谨慎操作。
8. 使用过程中,需警惕以下常见火源:明火(本生灯、焊枪、油灯、壁炉、点火苗、火柴)、火星(电源开关、磨擦)、热源(电热板、灯丝、电热套、烘箱、散热器、可移动加热器、香烟)、静电电荷。
有毒有机溶剂
有机溶剂的毒性表现在溶剂与人体接触或被人体吸收时引起局部麻醉刺激或整个机体功能发生障碍。一切有挥发性的有机溶剂,其蒸气长时间、高浓度与人体接触总是有毒的,比如:伯醇类(甲醇除外)、醚类、醛类、酮类、部分酯类、苄醇类溶剂易损害神经系统;羧酸甲酯类、甲酸酯类会引起肺中毒;苯及其衍生物、乙二醇类等会发生血液中毒;卤代烃类会导致肝脏及新陈代谢中毒;四氯乙烷及乙二醇类会引起严重肾脏中毒等。
因此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尽量不要将皮肤与有机溶剂直接接触,务必做好个人防护。
2. 注意保持实验场所通风。
3. 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有毒有机溶剂溢出,应根据溢出的量,移开所有火源,提醒实验室现场人员,用灭火器喷洒,再用吸收剂清扫、装袋、封口,作为废溶剂处理。
电的使用
1. 实验室内严禁私拉电线。
2. 使用插座前需了解额定电压和功率,不得超负荷使用电插座。
3. 插线板上禁止再串接插线板。同一插线板上不得长期同时使用多种电器。
4. 大型仪器设备需使用独立插座。
5. 不得长期使用临时接线板。
6. 节约用电。下班前和节假日放假离开实验室前应关闭空调、照明灯具、计算机等用电器。即使在工作日,这些用电器没有必要开启时,也要随时将其关闭。
水的使用
实验室用水分为自来水、纯水及超纯水三类。在使用时应注意如下事项:
1. 节约用水,按需求量取水。
2. 根据实验所需水的质量要求选择合适的水。洗刷玻璃器皿应先使用自来水,最后用纯水冲洗;色谱、质谱及生物实验(包括缓冲液配置、水栽培、微生物培养基制备、色谱及质谱流动相等)应选用超纯水。
3. 超纯水和纯水都不要存储,随用随取。若长期不用,在重新启用之前,要打开取水开关,使超纯水或纯水流出约几分钟时间后再接用。
4. 用毕切记关好水龙头。
液氮的使用
液氮常用作制冷剂。制冷剂会引起冻伤,少量制冷剂接触眼睛会导致失明,液氮产生的气体快速蒸发可能会造成现场空气缺氧。使用和处理液氮时应注意:
1. 戴上绝缘防护手套。
2. 穿上长度过膝的长袖实验服。
3. 穿上过脚踝不露脚面的鞋,戴好防护眼镜,必要时戴防护面罩。
4. 保持环境空气流畅。
洗液的使用
洗液分为酸性洗液(重铬酸钠或重铬酸钾的硫酸溶液)、碱性洗液(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及中性洗液(常用洗涤剂)。
1. 酸性洗液放于玻璃缸内,碱性洗液可放于塑料桶内。
2. 使用碱性洗液时,玻璃仪器的磨口件应拆开后再放入洗液缸内,以免磨口被碱性液腐蚀而发生粘合。放入碱液前玻璃仪器要用丙酮和水预洗。